有道破局而立

2019-07-30 欧阳倩 PingWest品玩
浏览

在某些还未来得及更新的百科网站上,“有道”仍被介绍为一个“网络搜索引擎”,这甚至比一般人头脑里“有道是一款词典工具”的印象还要古早。不知不觉间,从搜索引擎到词典,再到现在的教育科技公司,有道已经悄然完成了一场自我进化。

今年以来,这家网易旗下的公司动作频频。2月,网易CEO丁磊在解读Q4财报时着重表示,2019年将更加专注网易在在线教育赛道的布局。

3月,在有道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,网易高级副总裁、网易有道CEO周枫提到:有道已经与杭州网易教育事业部进行了整合。自此网易云课堂、卡搭编程、中国大学MOOC等原杭州教育事业部的产品与有道词典、有道翻译官等并列在学习Apps的范畴中。

在AI教育发展火热的大背景下,有道正试图通过这样的整合与一次次的产品升级,梳理出一个更加清晰的业务版图。

这些都昭示了这家科技公司希望在教育领域做一番事业的决心。但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,单单是在它擅长的K12教育(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阶段)领域,就面临面临着好未来、猿辅导、作业帮、掌门1对1、一起科技、作业盒子、VIPKID、企鹅辅导、跟谁学等多家机构的竞争。

竞争之外,它还需要面对监管和盈利的压力,以及更重要的——如何回归教育本质,让科技更好地解决以人为中心的多维复杂问题。

AI真的改变教育行业了?

纵观现在市面上活跃的在线教育公司,包括有道在内,几乎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:AI。AI似乎已成为在教育行业讲好一个故事必不可少的元素。

当然,AI能给教育这个传统行业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。

当前AI比较多的落地功能普遍集中在教育内容数字化和教育过程自动化。如AI口语评测、智能作业批改、语音助手等,更多实现的是提效或优质资源放大。

但少有人能真正解决传统教育的主要痛点之一:个性教育。我们的教育总在提倡因材施教,但到今天这个理想可以说还未曾真正实现过。传统的大班授课就不用说了,即便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在线教育,仅仅依靠直播教学、一对一在线辅导等手段,也很难全面解决各个学习环节的困难。

AI对教育最大的改变意义就在于,让因材施教成了可能。

为什么这么说?AI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,可以概括成以下三点:

一、智能评估。AI可以全面精准地评估学生对每个学科、几万个知识点细到每一个点的掌握状态,更好地定位薄弱知识点;

二、精准分析。当学生在测试中出错时,AI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真正的错因,从而有针对性地消灭薄弱知识点;

三、个人化方案。AI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测试后的结果,为他们推荐不同的学习内容,并根据其学习过程中每分钟的数据采集实时调整教学策略。

可见,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和覆盖人群都是十分广阔的。不过,关于“AI何时才能真正改变教育行业”的问题,我们还需要分两个层面看待。

其一涉及到AI技术如何与教育深度结合。相比于其他很多行业,教育这个传统行业与人的联系要更紧密,而人的需求一定是复杂的,这也决定了教育是个慢行业。AI教育同样不例外,在理解教育本质的前提下,技术、教研、产品逻辑、用户体验等等都需要反复探索。

反映到资本市场,从业者管理行业和投资人的预期就很有必要。这也是为什么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,教育行业却实现了“逆生长”——聪明的资本也一定明白AI+教育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关于发展AI技术和教育的关系,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曾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:“如果把教育行业比作一辆一直行驶的汽车,AI的作用就是为这辆汽车提速。但传统的教育行业有成熟的运行逻辑,这个过程不可能叫停这辆汽车,AI技术的介入就相当于一边开着车一边换轮胎,慢慢进行技术渗透。”

其二是AI运用发展水平的问题。AI技术能得以运转是建立在庞大数据基础之上的,因而数据也可以看做是迭代“AI+教育”的一个指标。但问题在于,目前主流教育场景还是在线下,而且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,数据的采集和积累还需要很长时间。

AI+教育的几个基本目标

在7月27日举办的2019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(GMIC)未来教育峰会上,网易有道技术总监林会杰展示了这样一个AI教育的演进金字塔,基本揭示了AI+教育的几个基本目标:要先通过数字化教育内容和自动化教育过程,获得足量的数据,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教育方式(也是因材施教的目标)。林会杰指出,AI+教育目前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,各类成熟的应用仍集中在数字化和自动化两个层面。

显然,AI教育还在等待一个奇点时刻的到来。

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传统

铺垫了这么多,有道的教育思路又是怎样的呢?

不妨先来看看有道的进化史。2006年,网易有道成立,第二年正式上线,当时有道的定位还是一个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,对标的是谷歌、百度和搜狗;上线7年之后,有道开始涉足互联网教育;2016年5月,有道搜索业务正式关闭,取而代之的是有道词典。

随着有道词典的发展,有道团队发现其用户多数是学龄人群或是认可知识付费的人,他们有教育需求。于是以用户导向为根本的有道,决定开始做教育。

作为网易旗下公司,有道从诞生之初起就带有浓厚的技术基因。

一个例子是,这家国内最早做在线翻译引擎的公司,从2008年开始,就有了自己自主研发的翻译引擎,并且至今有道翻译引擎基本已迭代了两代。

技术基因也体现在有道核心人物、CEO周枫身上。

网易有道CEO周枫

网络上至今流传着一篇题为“周枫:IT世界的行者”、发表在2013年6月一期《宜兴日报》上的文章。宜兴是周枫的家乡,文章详细介绍了他学生时代的经历,这个从小就对计算机着迷的企业家曾在1996年以无锡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,拿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,后又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计算机科学拿下了博士学位。

在清华期间,周枫担任清华大学科协主席,和他的同学在9号楼建立的局域网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局域网,自此清华大学第一个论坛酒井BBS应运而生。

早年辗转过ChinaRen和搜狐的周枫,最终在丁磊的盛邀下选择了加入网易。2007年,丁磊在任命周枫为网易搜索业务高级副总裁的时候如此评价他:“周枫在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和系统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,他的加盟将使网易搜索业务部更加强大。”

有趣的是,周枫原本给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在美国教书。一次媒体采访中,他笑称,“现在我们做教育相当于也是教书,所以还好,绕了一大圈。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,不管是说做互联网产品也好,还是说做教育也好,这本身都是我喜欢的。”

既懂技术、又对教育事业有热情,没人比周枫更适合领导有道前进了。

2014年,布局互联网教育后不久,有道就将目标市场瞄准了K12教育;2018年,更是喊出了“All in K12”的口号。聚焦K12市场,为有道带来的收获颇丰。周枫曾公开称,2018年有道精品课K12的付费用户量增长了5倍,K12业务营收翻了3倍。

2018年4月17日,网易有道进行了首次战略融资,由慕华投资领投、君联资本参投,投后估值11.2亿美元,网易有道也成为继网易云音乐、网易味央后,又一个网易旗下独立融资的事业部。

今年网易又在Q1财报会议中明确,将在线教育作为一大重点战略布局,与电商、游戏、音乐、新闻并列,有道作为网易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核心布局,再次被提到了关键位置。

这些都足见网易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。

技术基因给了有道足够的发展资本,尤其是在AI技术领域。一年前,周枫就曾在采访中表达过对AI技术和教育结合的憧憬:“我们希望能在教育这个事情上跑得更快一些,并且和AI非常好地结合起来。”

关于技术公司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,周枫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,“教育应该是个内容服务生意,而不是流量生意。”尽管并不是以教育起家,但技术出身的有道更能“轻装上阵”,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、以AI技术为辅助的全新教育模式。反观转型做AI的传统教育公司,它们原本线下授课的优势模式反而可能成为难以抛弃的桎梏。

因此在教育内容的补充上,有道正加速寻找与吸收专业的教研团队,做更优质的课程内容。

早在2016年10月有道学堂更名为“有道精品课”时,有道就曾拿出5个亿,打算孵化20个教育工作室,并同发展较好的教研工作室进一步深化合作。一些最后变为有道内部团队的工作室,也成为有道教育内容团队的重要组份。

周枫也表示,他本人也“把1/3的工作时间都用来找优秀的教师”。

现在有道给自己的定位是“一家以技术驱动产品的教育科技公司”,在深厚的技术传统下,未来它的教育事业如何发展,的确是一件可以期待的事。

有道的AI+教育“实战”

尽管有道并不是AI教育领域入局最早的一个,但这家公司正让人们感受到它做AI教育的决心和诚意。

PingWest品玩曾在《有道进化论》一文中详细介绍过有道的产品及业务布局。目前,有道旗下的产品和业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生态:以“有道精品课”为主的在线教育业务是核心,课程涵盖K12、大学教育、职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等领域;以网易有道词典为代表的一系列学习工具类App为在线教育业务提供流量支持;学习型智能硬件业务试图打通线上线下的壁垒。

而所有这些业务背后,都由有道旗下“一站式AI解决方案的云服务平台”做技术支撑,当中的技术包括了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神经网络翻译(NMT)、自动语音识别(ASR)、语音合成(TTS)以及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光学字符识别技术(一项可以识别图片里文字的技术,以下简称OCR),覆盖了在线教育的翻译、识别、批改等场景。

根据有道官方,目前其大众学习工具产品的总用户量已超8亿——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用户量。上文提到,数据是AI技术得以进步的基础,有道多年积累用户量,也为其发展AI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

有道同样很清楚自己在数据方面的优势。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曾说过,“(我们)可以通过各种落地产品,直接接触用户,获取到新鲜的、真实的一手数据,从而更好地打磨AI模型,逐步推进AI+教育的演进。”

搭好了业务框架、有了用户和数据基础,下面就看怎么落地了。

一个事实是,当下AI产品最大的难题之一在于落地、将之产品化。在AI落地的问题上,有道也已经做了很多尝试。

比如有道精品课。2018年11月,有道精品课对外推出了自研的达尔文智能教学系统,该系统包括了在线直播、在线伴学、纸笔练习三个部分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交互,进而提升学习效率。

用户在有道精品课上购买了相关课程后,会收到一支智能笔和配套的习题册。简单来说,有道智能笔的功能就在于:成为用户学习的交互口,通过纸笔交互,既保证了用户书写习惯,又完成了线下数据采集。

具体而言,这支外观与普通手写笔基于有道自研的OCR技术,内置了摄像头,结合带有点阵码的练习本,可以实时记录下学生的手写数据,并和后台的大数据题库做比对,进而生成个人错题库、学情报告和知识图谱,后续再针对薄弱点智能推题。

根据有道对外公开的数据,其自研的OCR技术能够实现达93%准确率的公式识别,支持公式转为latex功能,是国内少数能提供该服务的企业;同时实现达92%准确率的拼音识别,据说也是目前业内唯一支持K12场景拼音识别;还针对K12学生群体(尤其是少儿)实现了难度较高的手写识别,是业内目前唯一支持高难度教育场景的手写OCR服务,且与其他OCR场景完全兼容,无需区分使用。

公式识别
拼音识别
手写体识别

此外,有道的AI技术除了教学内容数字化,也开始进入学习辅导过程的自动化。比如在学生学习辅导方面,AI可以实现屏幕与课本的交互,通过指尖定位技术(只需手指指着课本作业直接提问/直接点读),能精准识别手指所指问题。

尽管在一般人的认知里,做硬件很可能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,有道做硬件的逻辑在于它相信“学习类硬件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市场。”周枫在他7月4日发表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文章中给出了三点原因:一、“坑”意味着进入门槛,是通向蓝海的机会,踩过坑的团队带宽更大;二,有差异化的硬件议价能力高;三,有做入口的机会。

这些都见证了有道AI教育的实践尝试,AI是需要大量数据进行一次又一次试错和校准的,这样的尝试对于有道这样探索AI+教育的公司显得格外重要和可贵,同时也意味着机会。

当然,就像前文提到的,当下的AI教育发展仍在初级阶段,周枫也表示:“(AI教育中)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,就是教育领域是需求纷纭复杂、非常分散的领域,学情大数据、智能纸笔作业、题目电子化等等涉及到的技术依然需要不断被完善。”

所以这也更需要企业的坚持。2011年1月,周枫在自己的网易微博为自己贴上了“执著”的标签,希望做事情能够更坚持、更执著一些。但愿这份坚持一直都在。